首页 > 渔具 > 知识 > 户外急救原则 不包括下面哪个,野外急救守则有哪些

户外急救原则 不包括下面哪个,野外急救守则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18 13:13:27 编辑:四国钓鱼 手机版

1,野外急救守则有哪些

如有大量出血,应立刻止血。 若呼吸停止时,应快吹四口气,施行人工呼吸。 若发生心跳停止的情形,应立即展开心肺复更术。 处理休克,垫高下肢与保暖。 处理其它伤害(如创伤、骨折、中毒、烧烫伤等)。 其次,尽快将患者移到避风处,如帐篷或天然的避风处,以防止伤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 头及胸部受伤,若为横伤,可采取仰卧曲膝的姿势,若为直伤,则应采取仰卧平躺的姿势。 对於意识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复更姿势。 休克患者,应令其平躺,并垫高下肢20~30公分。 对於意识不清、疑有内伤、头部严重受损、腹部贯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伤者,不可给予食物或饮料,并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法送医处理。由於山区送医较困难,因此在途中应严密观察伤者的变化,随时安慰、鼓励伤者,以减轻其恐惧及焦虑。若下山的路途较远或不方便移动伤者,可派两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无线对讲机向外求救。求援时应详细说明求援的地点(最好有明显的目标),伤患的状况,及已做的急救处理,使救援工作能发挥积极的效果。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0}

2,户外急救的几个问题

1.“生存链”由四个“早期”组成,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和早期高级心肺复苏。这四个环节组合成的“生存链”,必须每一环都得到及时、正确、行之有效的实施。其中,迅速进行早期心脏除颤是决定生存的最重要因素。 第一环——早期通路 早期通路是“生存链”的第一环。也就是说,当患者发病时,从第一现场发出的呼救信号,能及时、迅速和畅通地到达当地接受呼救信号应答系统,如美国的“911”急救系统,我国的“120”急救系统等。 第二环——早期心肺复苏 在心跳骤停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通常最为有效。也就是说,“第一目击者”——家属、同事或过路人,应该立即对发生在身边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这对患者的存活非常重要, 第三环节——早期心脏除颤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失去泵的作用,很快就会停止跳动。此时,若能及时有效地除颤,使血液循环再续。因而医疗救援必须备有心脏除颤器。 第四环——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高级心肺复苏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经由气管插管的加压人工呼吸,用“心脏泵”进行胸外心脏挤压,以及适量使用心脏兴奋剂等药物。一般要受专业培训,才能保证发挥有效的救助效果。 北京市急救中心李宗浩主任指出: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必将成急救医学的发展趋势。2.3.(1)第一目击者在发现溺水者后立即拨打120或附件医院急诊电话请求医疗急救;(2)第一目击者或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将溺水者救上岸;(3)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并打开气道,给予吸氧。(4)进行控水处理(倒水),即迅速将患者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随即按压背部,迫使吸入呼吸道和胄内的水流出,时间不宜过长(1分钟即够)。(5)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搬上急救车,迅速向附近医院转送。作为救护者一定要记住:对所有溺水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1}

3,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原则不包括

这。。。我只能告诉你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原则是什么,置于不包括什么,,,这你得自己在具体条件下判断。儿童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如当事者具有救护、自救的知识,能冷静、沉着、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争取时间,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少儿童伤残和死亡。儿童意外伤害按其轻重可分为以下三类:1.迅速危及生命的如淹溺、触电、雷击、外伤大出血、气管异物、车祸和中毒等。这一类事故必须在现场争分夺秒进行抢救,防止可以避免的死亡。2.另一类意外伤害虽不会顷刻致命,但也十分严重如各种烧烫伤、骨折、毒蛇咬伤、狗咬伤等,如迟迟不作处理或处理不当,也可造成死亡或终生残疾。3.还有一类是轻微的意外伤害如小刀划破了一个小口,摔破了一点皮,烫起了一个小水泡等,这些在家里可进行简单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儿童意外伤害需要急救处理的是前两类,急救处理的原则是:(1)抢救生命首先要注意的是受伤儿童的呼吸、心跳是否正常。如果受伤儿童心跳、呼吸不规律,快要停止或刚刚停止,当务之急就是设法暂时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病儿呼吸,以其恢复自主呼吸,支持病儿心脏正常功能。在常温下,呼吸、心跳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生命就会岌岌可危;超过10分钟,病儿很难复苏。因此,当病人的呼吸、心跳发生严重障碍时,如果不立即进行急救,只等送医院再救,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2)减少痛苦在现场抢救中要尽量减少病儿痛苦,以改善病情。因为意外伤害往往是严重的,如各种烧烫伤、骨折时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休克,加重病情。因此在处理和搬运时,动作要轻柔,位置要适当,语言要温和,必要时予以镇痛、镇静药物。(3)预防并发症在抢救病儿时要尽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和以后留下后遗症。如儿童摔伤或坠落伤时可发生脊柱骨折。当病儿脊背疼痛疑有脊柱骨折时,应严禁让病儿走动,转运时一定用木板作担架运送。如果让病儿走动,或用绳索等软担架运送,或抱背着转送,都可能因脊椎的活动而损伤脊髓神经,造成截瘫。
<p>这里有很详细的专业知识:</p> <p><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mc.e21.cn%2farticle%2fshowarticle.asp%3farticleid%3d26429" target="_blank">http://www.mc.e21.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429</a></p> <p>&nbsp;</p>自救 <p>  不熟悉水性或误入水者,积极进行自救十分重要。首先,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应保持头脑清醒。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以便能够进行呼吸。呼吸时,呼气宜浅,吸气宜深,则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千万不可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举手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p> <p>  会游泳者,若因小腿腓肠肌痉挛(抽筋)而致淹溺,应息心静气,及时呼救求得援救。同时,自己应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气,再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抬,使拇趾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 </p>互救 <p>  救护者应保持镇静,尽可能脱去外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对于筋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边。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应放手自沉,从而使淹溺者手松开,以便再进行救护。 </p>医疗急救 <p>   </p>淹溺急救 <p>1.清除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随后将淹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但不可因倒水时间过长而延误复苏。 </p> <p>  2.对呼吸、心搏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尽快行口对口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编者注: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参见本刊2004年第3期《心肺复苏抓住关键的4分钟》)。 </p> <p>  3.淡水淹溺用3%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海水淹溺用5%葡萄糖500~1000毫升静脉滴注,或用右旋糖酐500毫升静脉滴注。此外,糖皮质激素可防治脑水肿、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能减轻溶血反应。<sup>[3]</sup> </p>[编辑本段]用药原则 <p>  1.淡水淹溺者可用3%高渗盐水静滴,海水淹溺者可用5%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2.心力衰竭者可用两地兰和速尿。 3.肺部感染者应选用作用强的抗生素。 4.脑水肿、肺水肿、溶血反应者应用糖皮质激素。 5.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可用20%甘露醇、速尿。 6.可酌情使用呼吸兴奋剂。 </p>[编辑本段]辅助检查 <p>  1.对轻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重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p>[编辑本段]疗效评价 <p>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无合并症。 2.好转:症状体征消失,有合并症。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心跳呼吸停止。 </p> <p>  专家提示 </p> <p>  该病是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要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污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将患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倒悬轻按压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一般肺内水分已被吸收,残留不多,因此倒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复苏。对呼吸、心跳停止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尽快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的吹气量要大,吹气后同时做体外心脏按压(1:4-5次),加大呼吸通气量和克服肺泡阻力。经短期抢救心跳、呼吸不恢复者,不可放弃,人工呼吸必须直至自然呼吸完全恢复后才能停止,至少坚持3-4小时。有条件单位要及早进行气管插管,使用自动人工呼吸器进行间断正呼吸或呼气末期正压呼吸,使塌陷的肺泡重新张开,改善供氧和气体交换。在抢救过程中要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p>

{2}

文章TAG:户外急救原则户外急救原则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渔具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