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 > 技巧 >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朗诵指导,芙蓉楼送辛渐中诗句朗读停顿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朗诵指导,芙蓉楼送辛渐中诗句朗读停顿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9 05:47:53 编辑:四国钓鱼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芙蓉楼送辛渐中诗句朗读停顿

停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芙蓉楼送辛渐中诗句朗读停顿

2,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 ⒉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 ⒊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难点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课前交流: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 )位新朋友。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 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读诗题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 2送别诗 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 1、芙蓉楼在哪里 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 辛渐要去哪里?(注释)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 3、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 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 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 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师:同学,出示资料 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 、很重感情 3、广交朋友 4、才华横溢 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读全诗及注释 2、(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4人左右 3、听范读,发现不足 4、模仿诵读 5、你通过朗读古诗和注释知道了什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四、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结合注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诗) 五、品诗,悟情。 1、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学生说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3,292芙蓉楼送辛渐课堂实录

文/丹老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王昌龄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王昌龄的高尚品质。 课前交流: 师:大家知道我是谁吗?我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发现什么线索? 生:我知道你是林州市红旗渠大道学校的李丹老师。 师:你从电脑上获取了信息,你的眼睛真亮,那我现在要跟你打个招呼:你好,我是林州市红旗渠大道学校的李丹老师,你呢? 生:你好,我是茶店市(纠正:茶店镇)后子岗小学三年级郭佳怡同学。(纠正:后子岗的“岗”是三声) 师:哟,她说到了三年级,那我要到学校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你,对呀,那我们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把信息说完整。再找一位同学。你好,我是林州市红旗渠大道学校的李丹老师,你呢?(走到另外一位同学面前问好。) 生:我是茶店镇后子岗小学的三年级1班的郭嘉宁同学。 师:很高兴认识你。(师主动与学生握手。) 生:(不好意思地思考了一下。)我也很高兴认识你。 师:对了,请坐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揭题。 师:现在大家已经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了,我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有没有?(生回答:有)谁想来展示一下自己,把你最拿手的最熟悉的背给大家听。 师:我好像已经看到小脑袋在思考了,你最拿手的,你学过的,你熟悉的都可以。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速很快地背诵。) 师:不急不急,(走到孩子面前,轻抚他的肩膀)站直,让同学们都听清楚。(生放慢速度背诵。) 师:对了,而且他背得非常的流利。谁还想再展示一下自己?(走到第一排同学身边)这位同学举手举得特别高,你来。 生:《元日》…… 师:那你既然背诵了这首古诗,那老师再考考你,《元日》写的是什么时候? 生:春节。 师:真厉害,掌声。 师:古诗呀,在我们中华文化当中可以说是一座文化宝库,那么在盛唐时期,古诗也达到了一个鼎盛时代,相信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的唐诗,有抒情的,也有写景的,当然了,也有边塞诗,今天呢,我们就要走进一位唐朝著名的诗人叫什么?(生回答:王昌龄。)王昌龄特别擅长写边塞诗,我记得老师很小的时候学过一首《出塞》,有没有人会背? 生:我只会背前两句。 师:那咱俩来试试。 (生背诵前两句) 师:谁能接?(无人举手。)那我来接了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师刚背诵前两个字,其他同学一起背诵。)真厉害,请坐下,合作愉快。 师:那王昌龄呀,他不仅擅长写边塞诗,他还擅长写其他的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的一首,课题是什么?(生回答:《芙蓉楼送辛渐》)孩子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可以把你们的右手食指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课题,生书空说笔顺,师边写边强调书写规则。) 师: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看了我们的课题,老师想问一个问题,你知道了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了?这个谁是隐藏的。 生:这是一首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的诗。 (师夸回答得完整。再指名一位同学回答。) 生:我看出了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完整,他在前面还说了我看出了……为你点个赞。 师:孩子们,《芙蓉楼送辛渐》老师看到这儿有个字特别吸引我。 生:送。 师:送是什么意思? 生:送别。 师:老师刚开始就说王昌龄不仅擅长写边塞诗,还擅长写送别诗。那《芙蓉楼送辛渐》就是一首送别诗。 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初读诗句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大声地把这首古诗朗读一遍,当然了,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老师也有要求。(出示ppt)请看红色字体,老师找一位同学读一下。 (生读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师:非常好,喜欢你的声音,非常洪亮。 师:开始吧,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看着老师的屏幕,也可以看着自己的书页纸,开始吧。 (生齐读。) 师:我们是不是都喜欢齐读呢?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默读,可以朗读,可以轻声读,再读一遍,自由读。 师:你们的声音已经把老师成功地吸引了,下面我们有请一位同学单独展示一下。 (指名朗读。) 师:先不坐下,我找一个小评委来点评一下,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愿意来点评一下。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怎么好? 生:声音好。 师:对,声音洪亮这也是优点。老师希望你来读一下可以吗? (学困生有阅读障碍,师逐句领读,并给予她自信。) (再指名读,请小评委评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不错,声音洪亮,节奏也读好了。(师:这个评价很高。)重音也读得很好。 师:那你评价得这么好,你来试试。 (生很有节奏感的朗诵古诗。) 师:那刚刚同学说到读古诗要读出节奏。(出示有节奏符号的古诗。)自己练习一下。 (师再次来到学困生面前,逐句领读,效果有很大的改善。) (指名展示,相机评价。)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师:孩子们,读好了,也读准确了,那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知道“平明”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 生:天刚亮的时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根据注释知道的。 师: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有一种特别重要的方法就是借助注释来理解。你真厉害,都可以当小老师了。 (再次询问提问的学生。) 生:我不懂“玉壶”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单从字面意思讲的话,玉壶是什么意思? 生:用玉做成的一种壶。 师:其实它还有更深刻的意义,待会儿你就会知道了。 生:洛阳亲友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来帮帮他。(刚刚有疑问的同学举手示意可以帮忙。)你看看,马上就反客为主可以当小老师了。 生:就是在洛阳的朋友。 师:你明白了吗?(生重新回答。)那“洛阳亲友如相问”是什么意思? 生:在洛阳的亲友……(生迟疑) 师:“如”是什么意思呢? 生:在一起。 师:“如”是在一起吗?“如”可以组个什么词? 生:如果。 师:对呀,在读这两句诗的时候,王昌龄在送自己的好朋友辛渐,辛渐马上要回洛阳了,那这句话就是王昌龄告诉他:如果洛阳的朋友问起我的话。 生:楚山。 师:刚刚我们说过了可以借助注释,你看看可不可以帮到你。 (生结合注释理解,师指导。) 师:那“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意思连起来可以怎么说呢? (师生一起合作。) 师:“孤”是什么意思?(生:孤独。)当自己的好朋友要走的时候,剩下这孤零零的楚山,楚山此刻孤零零地立在这里,王昌龄看着楚山,感受到了楚山是孤零零的,同时他自己的心情也是很难受,很孤独。我希望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指名学生板书:孤独。) 师:老师有个字不太明白。“寒雨”是什么意思呢? 生:寒冷的天气下的雨。 师:老师记得有一句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每次一场秋雨过后,天气就会更加寒冷。那在这个秋冬时节,雨绵绵与江面连在一起了。他们是什么时候到达吴地的? 生:夜里。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夜入”。 师:他们什么时候送别的? 生:天刚亮。 师:书上说到的是哪个词? 生:“平明”。 师:对,是“平明”,头一天晚上到达了吴地,第二天早上在芙蓉楼送别自己的好朋友,那孩子们,现在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天刚亮,他就要送自己的好朋友,那你觉得他们这一晚上是怎么度过的? 生:可能淋着雨。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老师相信大家肯定都去朋友家做过客,在你们玩得特别欢乐的时候,不得不回家的时候,这一晚上是不是有说不尽的话。不舍得。那此时我们是否能够体会到他们会怎样呢? 生:可能他跟他的朋友在聊天。 师:也可能彻夜未眠。因为第二天就要分别了。我们此时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孤独。 师:谁能用上这样的情感把前两句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生声情并茂朗诵。) 师:老师听到他重读了一个词叫“夜入”。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就把古诗读出自己的味道了。谁想再来试试。 (生第一遍读稍快,指导后再读。)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景。此时此刻我们再想象辛渐踏上了北上洛阳的路,或许他到洛阳后,亲朋好友会向他问起王昌龄的情况,你觉得他如果见到自己洛阳的这些朋友,这些朋友会怎么样问关于王昌龄的信息。 生:有可能问你这么短时间就走了,王昌龄在那里不孤单吗? 师:他说担心到王昌龄在那里孤单不孤单? 师:我们听王昌龄和辛渐这样一个故事。(师介绍写作背景。)所以这种情意,当他们依依惜别的时候,辛渐的不舍,王昌龄的不舍,或许到洛阳后他的亲朋好友会问这个,问那个,但是王昌龄是怎么回答的? 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对于这句话你有没有不理解的。 生:“冰心”是什么? 师:看一下注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冰心玉壶。(出示冰心玉壶的图片以及典故。)后来用这个典故来形容:明洁的境界或高洁的品格。(生齐读) 师:虽然王昌龄多次被贬,因为他当官的时候遇到一些变故,但是他在跟自己的好朋友一一道别的时候,把自己的心比作什么?(生回答: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高尚、正直、清正。我们一起再把后两句诗读一下。(生齐读。) 师:从这两句诗,加上我们刚刚的典故,你觉得王昌龄是一个具备什么样品格的人?可以跟你的同桌先讨论一下。(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我觉得王昌龄是一个具备高尚品格的人。 师:老师喜欢这个词,你能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吗?(生上讲台板书。) 生:王昌龄是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他应该是一个内心纯洁的人。 生:我觉得王昌龄是一个关心朋友的人。 师:是啊,他也很善良。我也喜欢这个词。 生:我觉得王昌龄是热爱朋友的人。 师:是很爱自己的朋友,是不是刚从老师说他从当官的地方一路陪着朋友到了芙蓉楼。 四.反馈检测,熟读成诵。 师:到这里,老师忍不住地想朗诵一下这首诗,现在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听着老师的声音想象画面,可以吗?(师配乐背诵古诗。)孩子们,这个美妙的声音也希望为你们服务,谁想来配乐朗诵一下。勇敢地举起你的手。 (指名学生配乐朗诵,师及时激励评价。引导学生领读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师:这首古诗,同时要求我们背会,下面我们尝试着自己背一下把。(留给学生当堂背诵的时间。)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挑战游戏,第一关,跟老师对句子。老师先读第一句,谁来接?(师读第一句,生接着读,一人一句,合作把古诗背诵完毕。) 师:第二关,你来让老师对句子,谁愿意来考考老师?(生读第一句,师故意装作不会接着背。)有这么多同学愿意帮我呀,那你来试试,(生接着背诵第二句)接下来的我会了。(师背诵一句,最后一句继续让学生背诵。) 师:第三关“我会全部背”谁敢?喔,这么人,老师太欣慰了。(指名背诵。)来,我们一起背诵一遍。(全体背诵) 师:跟李老师度的这一节课,时间过得非常快,还记得老师送给大家的这张纸吗?我希望每一位孩子把这首古诗工工整整地抄写到这张纸上,然后呢由我们的李老师再转递给老师,我想让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我们后子岗小学三年级小朋友的最漂亮的书法作品,好吗?我们这项作业可以到课下再做。好的,孩子们,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292芙蓉楼送辛渐课堂实录

文章TAG:芙蓉楼送辛渐古诗朗诵指导芙蓉芙蓉楼送辛渐古诗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钓鱼排行榜推荐